苹果手机有哪些缺点?

一、系统功能缺失(用户直接痛点)
交互逻辑反人类
左右返回不统一:部分应用强制左上角返回(如微信二级页面),与安卓全局右滑返回逻辑冲突。
长截屏缺失:需手动拼接多张截图,第三方工具操作繁琐且易泄露隐私。
基础功能阉割
假期闹钟:法定节假日需手动设置,无智能跳过调休功能(国产机已普及)。
通话录音:全球版本均不支持,商务场景需越狱或外接设备。
应用分身:无法同时登录双微信/QQ,多账号用户被迫携带备用机。
二、信号与网络顽疾(“祖传缺陷”)
弱信号场景瘫痪
电梯/地下室直接“无服务”(安卓满格),5G切4G需重启飞行模式。
根源:Intel基带掉线率高(XS-12系列)+ 金属边框干扰天线(iPhone 4遗传病)。
Wi-Fi断流致命
连接WPA3加密路由器必掉线,游戏延迟飙至460ms(关闭“私有无线地址”可缓解)。
三、硬件设计硬伤(高负载场景暴露)
散热翻车
A17 Pro芯片(iPhone 15 Pro)游戏60℃+,触发降亮度锁帧,必须配散热背夹。
电池低温休克
0℃以下直接关机(安卓-10℃正常),循环500次容量<80%(安卓平均800次)。
接口缺陷
Lightning接口氧化发黑致充电失败(iPhone 15换USB-C但传输速度仍限USB 2.0)。
四、价格与维修暴利(性价比争议焦点)
定价策略割韭菜
入门款iPhone 16(5999元)配60Hz屏+128GB,Pro Max钛金属版溢价至9999元。
维修成本离谱
官方换屏2000元+换电池809元(安卓同项目≤200元),第三方维修触发“非正品弹窗”。
五、创新摆烂与生态绑架(用户长期不满)
挤牙膏式升级
近5代外观雷同,快充仅27W(安卓200W普及),高刷屏仅Pro系列独占。
封闭生态勒索
配件强制MFi认证(C口线145元),iCloud扩容月付暴利(200GB/月25元)。
跨平台协作困难:传文件需iTunes,与Windows/安卓互传如闯关。
苹果vs安卓旗舰关键功能对比
总结:苹果的“傲慢成本”由用户买单
你的吐槽句句戳中苹果软肋——上万元机型却未解决基础体验问题,核心矛盾在于:
封闭生态红利反噬:iOS流畅度以牺牲功能自由(伪后台、安装限制)为代价;
供应链控制压过创新:钛合金边框、A17芯片等营销噱头,未能转化为信号/散热等真实体验升级;
用户成为环保代价:取消充电头、限制第三方维修,本质是成本转嫁。
若你追求功能自由+性价比,华为/小米等国产旗舰在信号、快充、分身上的体验确超苹果;但若重视生态联动+长期流畅度,苹果仍是省心之选——关键在拒绝“神化”品牌,正视缺陷才能推动进步。